
2013年01月24日
讓自己成為越來越像自己的那個人

沒有頭盔,沒有攻略,沒有戶外經驗。只因為一個想去西藏的念頭,一個女孩忽悠了一個好朋友,買了一輛摩托車,一路翻山越嶺,顛沛流離,從四川雅江騎到拉薩。 71天,行程一萬七千多里,想走就走,她是張小硯。
沒有頭盔,沒有攻略,沒有戶外經驗。只因為一個想去西藏的念頭,一個女孩忽悠了一個好朋友,買了一輛摩托車,一路翻山越嶺,顛沛流離,從四川雅江騎到拉薩。路途之中多次遇險,到達拉薩時已經彈盡糧絕。回來時,這個女孩孤身一人,身無分文。靠在大昭寺前募捐到的114塊錢,一路搭車、募捐、賭球,安然返回成都,口袋還剩31塊錢。 71天,行程一萬七千多里,想走就走,她是張小硯。
她的遊記在天涯雜談上的點擊接近兩千萬,甚至被眾多粉絲追捧為“心靈神帖”。編輯出版後,這本書又成為很多人上路的起點。
媒體對她的報導喜歡用“奇女子”、“現代黃蓉”、“83塊錢走出彪悍人生”這樣的聳動字眼,她自己卻很不喜歡,因為並沒有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,她不過就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已。
她在地圖上看到西藏離四川很近,就想那就去看看吧。於是忽悠朋友買了一輛摩托車,非常山寨也非常拉風的上路了。前方如聶魯達愛情詩般美好,但前方也有懸崖、爛路、毒草、惡狗、螞蝗、打劫。
到了拉薩,在大昭寺前跟著一群類型不同、故事不同的流浪漢們混過一段時間後,小硯想回家了,卻身無分文。她說那個時候她當然可以給家裡打個電話,給她打點錢讓她坐飛機回家,可是,她又有一個想法,那就是做場實驗,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。因為在城市裡,我們依賴物質,依賴金錢,淹沒了自己。對金錢的依賴甚至超過了自己本身,絲毫沒有安全感。她想知道,在沒有錢的時候,她還能有什麼可以去面對這個世界。
她也就真的完成了這樣的一場實驗。
如果僅僅是完成了這樣一場旅行,也並沒有那麼稀奇。比起她用兩個多月的時間走出將近兩萬里更讓我們好奇的是——這個聲稱自己再普通再正常不過的女孩兒,做了更多看起來不那麼“普通”、不那麼“正常”的事:
成績雖然很好,卻在高中的時候主動選擇退學;在不同的城市做過不同的職業,最長的工作也沒有超過六個月;當下做的工作是在鄉下幫人秤魚摘棉花;正準備做並夢想做成的事是建一個類似桃花島的小島,養豬養雞養鴨子,種桃種李種春風……
在當下一個人人求穩定、人人在為未來拼命加籌碼的時代,我們很想知道,張小硯憑什麼就能做到想走就走、想做就做,憑什麼就能只活在當下而對未來毫無規劃?
她說大部分人是相信生活的規律的,好好讀書,考大學,找到好工作,賺錢,娶妻,生娃,然後娃再來一次。而她對此是不相信的,她覺得一定要把現在過好,如果為了明天會過得很好而讓今天必須壓抑,她會覺得很虧。說到底,她做的所有的事,只是為了讓自己成為越來越像自己的那個人。
所以,張小硯真的只是一個再正常不過再普通不過的女孩兒,她只是在做著她今天想做的事,她只是從不讓自己的夢想在原地等待。
我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嗎?我們也是在往越來越像自己的那個方向上行走嗎?